客服热线:400-6558-138 易记网址:www.76438.com

配资利率   |     帮助中心   |     立即登录   |     免费注册

现在位置: 首页 > 新闻报道 > 世邦通信IPO饮恨而终:大客户海康威视留隐患 业绩突变拖垮上市路

世邦通信IPO饮恨而终:大客户海康威视留隐患 业绩突变拖垮上市路

2023/3/15 23:32: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读:“2022年,世邦通信因下游几个非常重要客户的业务需求放缓、项目落地延迟以及回款未能按计划时间完成,造成了其营收出现了同比下滑。”接近于世邦通信的知情人士透露,虽然同比2021年营收的下滑幅度不大,远远没有达到被监管层认定的业绩波动的警戒红线,但非常不幸的是,却触及到了创业板定位”新规”中营收“三年”增长的具象要求。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陈渝川@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3月14日,经过近9个月的前期审核问询之后,世邦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世邦通信”)终于顺利地完成了深交所对其第二轮问询的回复。

按照目前创业板IPO审核调整后“原则上不超过两轮问询”的流程,世邦通信只要再经历一次落实审核中心意见后,便将迎来登陆上市委会议接受审核的时间窗口。

但仅仅一天时间,世邦通信IPO面临的状况便急转直下。

3月15日晚间,一份终止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毫无征兆地宣告了世邦通信IPO彻底的失败。

“世邦通信IPO是以主动撤回申报申请的方式终止上市的,继续等待已经换不来上市的空间了。”3月15日,一位接近于世邦通信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讯承认,其撤回IPO申请也并不是“战略调整”或遭到“现场督导”,最主要的原由还是企业的基本面在2022年中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满足创业板上市的条件。

据叩叩财讯获悉,此次世邦通信IPO的失败,实则也是2023年3月以来,又一宗因2022年底创业板施行的“三创四新”标准细化新规影响的典型案例。

在世邦通信被应允撤回上市申请的四天前,浙江迅达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迅达工业”)才刚刚以同样的方式终止其IPO的推进。

世邦通信与迅达工业二者IPO铩羽的主要缘由也颇为相似,皆是与创业板定位细化标准不符,不满足创业板对“成长型创新企业”的细化指标数据,由此难以符合创业板定位。

2022年12月30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深交所正式发布了《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修订)》(下称《暂行修订》)。

也正是在该《暂行规定》中,注册制下创业板定位评价标准被首次以财务数据指标予以客观具象化。

《暂行规定》中规定,需符合以下三个标准之一才能够满足创业板对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要求:

一是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最近一年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且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

二是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

三是属于制造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或者数字经济等现代产业体系领域,且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30%。

不过若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的企业,或者按照《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等相关规则申报创业板的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不适用前款规定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要求。

自《暂行规定》颁布实施两个多月后,随着2022年最新一期年报数据渐渐出炉,该创业板新规的显效也正在逐步显现。

早在迅达工业宣布终止IPO的当日,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有关人士便告诉叩叩财讯,在新规发布前的“存量”拟IPO企业中,大部分不满足条件的企业与迅达工业类似,都在等待最新的一期财务数据的正式出炉,想据此来判断IPO推进与否,时间进入2023年3月,答案都日渐明显(详见叩叩财讯相关报道《撤回申请终止上市 详解迅达工业IPO缘何铩羽:创业板定位新规显效进行时,多家企业触上市“红线”!撤材料大潮将袭?》)。

虽同样与迅达工业一样,世邦通信因触及上市标准的“红线”而不得不选择终止IPO,但二者不同的是,以2021年财务数据为基准,迅达工业便已经不满足创业板新规要求的财务指标,2022年的数据,则继续破灭了其以时间换得上市空间的希望。而世邦通信,其在2022年年报数据出炉之前,其实则是符合相关创业板上市指标要求的,这也是世邦通信继续推进第二轮问询回复的原由,但随着2022年财务数据的明晰,世邦通信的上市条件骤然发生变化,或以微弱的差距,止步A股上市。

“近期应该还有更多的拟IPO企业撤回上市申请,主要原因除了创业板新规显效外,监管层对拟IPO企业和中介投行机构的监管加码和现场督导也是造成拟上市企业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的原由之一。”早在3月11日迅达工业终止IPO之时,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有关人士便告诉叩叩财讯。

果不其然,如今世邦通信IPO的终止和3月14日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在科创板上的铩羽,便正好对应着创业板新规的继续显效与交易所现场督导的震慑(详见叩叩财讯相关报道《小米、华为、VIVO等携“煤二代”组最豪投资团护航 净利润超14亿的集创北方缘何IPO铩羽?或遭现场督导“威慑”再现 !》)。

1)突变的业绩拖垮世邦通信IP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家专注于智能网络音频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世邦通信于2022年6月28日向深交所递交其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

在素有A股“投行之王”中信证券的保荐护航之下,世邦通信IPO前期审核问询之路也走得还算顺遂——除了在2022年9月因更新财务数据曾中止审核两个月外,其余大部分时间皆按照审核进度按部就班地推进着。

虽然在2022年7月26日深交所对世邦通信下发的首轮问询函中的首问便是有关其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的质疑。

但在2021年之前的三年内世邦通信那高增长的营收和持续稳定的扣非净利润加持下,以及截至2022 年 8 月 31 日,其已获批 20 个发明专利、52 个实用新型专利的“创新硬指标”,都让中信证券在回复深交所相关“质疑”时,给出了“发行人主营业务及所属行业符合创业板定位。发行人的技术水平具有先进性, 所属行业具有成长型,发行人具备相关的核心技术且研发投入占比较高。发行人 具有创新、创造、创意特征,符合创业板定位”的核查结论。

的确,即便在世邦通信刚刚在3月9日更新的最新一版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其披露的有关数据也是足以支持世邦通信IPO满足创业板对“成长型创新企业”的认定指标的。

据该份财务数据更新至2022年6月的最新披露的世邦通信招股书(显示),在过去三个完整会计年度,即2019年至2021年间,世邦通信的营业收入分别录得1.75亿、2.74亿和3.29亿,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为4087.05万元、6138.58万元和6722.76万元。

也即是说,在2019年至2021年内,世邦通信不仅在“最近一年”的2021年中实现了营收超过3亿的突破,在该三年内,其营收的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了37%。

就研发投入的数据显示,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2019年至2021年间,世邦通信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303.46万元、2824.93万元和3634.14万元。

这显然也完全满足《暂行规定》中对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的要求。

那么,世邦通信缘何又以不满足创业板上市要求而撤回IPO申请呢?

答案或便藏匿在了世邦通信迄今也未披露的2022年最新的年度经营数据中。

“如果以2022年为时间基准,正在等待IPO审核的世邦通信,其最近三年的标准则将重新被界定在2020年至2022年中,在新的时间段内,因2022年业绩的突变,已经使得世邦通信难以满足《暂行规定》里的创业板定位判定的硬指标。”上述接近于世邦通信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经承认。

《暂行规定》中对创业板拟IPO企业的研发费用规定,明显难不倒世邦通信,就算2022年其在研发上未投入分毫,在2020年和2021年两年的研发费用便已经使得其达到5000万以上的标准。

那么,对世邦通信IPO形成阻碍的“硬伤”显然则来自于营收数据与《暂行规定》的不匹配。

按照《暂行规定》中的相关要求,只要2022年度中,世邦通信的营收超过3亿,其便可被认定具有“成长型创新性企业”的特征。

“2022年,世邦通信因下游几个非常重要客户的业务需求放缓、项目落地延迟以及回款未能按计划时间完成,造成了其营收出现了同比下滑。”上述接近于世邦通信的知情人士透露,虽然同比2021年营收的下滑幅度不大,远远没有达到被监管层认定的业绩波动的警戒红线,但非常不幸的是,却触及到了《暂行规定》中营收的“三年”增长的指标。

“在3月初,世邦通信内部经过了反复的测算,2022年的营业收入最乐观的结果也还是不到3亿,差距虽也仅在几百万左右。”上述知情人士补充道,“如果超过3亿的营收,便可以规避掉《暂行规定》中关于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超过20%的要求,但最终还是未能实现。”

因与《暂行规定》中对创业板拟IPO企业营收指标数百万的微弱差距,世邦通信在监管“红线”面前,不得不接受IPO继续推进无望的结果。

无论世邦通信承认与否,除了在2022年疫情的影响外,作为近年来其最重要的客户——海康威视在2022年度中对世邦通信的采购减缓,无疑是造成其此次IPO铩羽的关键因素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在2019年至2021年间,海康威视对世邦通信的营收贡献实现了三级跳。

从2019年最初不到千万级别的采购,到2021年,海康威视便为世邦通信贡献了近5000万的当期营收。

在2019年和2020年时,海康威视分别以981.53万元、2247.89万元的采购金额位列世邦通信当期第二大客户,到了2021年,海康威视继续则以4811.64万的同比翻倍的采购量稳坐了世邦通信第一大客户之位。

也正是在海通威视的持续增长的采购之下,2021年世邦通信的营收突破了3亿的“营收分水岭”。

但2022年之后,海康威视的采购突然放缓。

在2022年上半年,海康威视对世邦通信的营收贡献仅为千万出头的1155万。

“海康威视在2022年中自身的经营状况也呈现出了疲态,同时,海康威视为了应对经营状况,内部业务结构也呈现相应调整。故在2022 年海康威视使用世邦通信的产品需求也随之变化,导致2022年度对世邦通信的采购减少”上述接近于世邦通信的知情人士坦言。

据海康威视此前披露的2022年三季报显示,在2022 年 1-9 月,海康威视营业收入 597.22 亿元,同比增长 7.36%,增幅减缓;净利润 93.73 亿元,同比下降 18.47%,为近5年来首次同比出现下滑。

2)重启IPO可能性几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营收数据不能满足《暂行规定》中对创业板“定位”指标认定的“硬伤”存在,纵然有中信证券保驾护航,世邦通信此次的IPO也难逃被“一票否决”的命运。

“此次撤回IPO,也不意味着世邦通信放弃上市的目标。”上述知情人士认为。

但世邦通信想要重启IPO,也至少需等到2024年之后,届时,待2023年经营数据出炉,且当年营收能超过3亿规模,那么,其便又将重归满足创业板“定位”的企业行列中。

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纵然已经没有疫情风险的担忧,但世邦通信与海康威视之间“合作”关系的持续性,也是其不得不面对的隐患。

需要指出的是,长期稳居世邦通信最重要客户位置的海康威视,在内部业务结构出现调整,对世邦通信产品需求产生变化的同时,其与世邦通信之间签订的三年采购协议也即将到期。

据世邦通信此次IPO申报材料显示,其与海康威视于 2020 年 12 月签订了《产品采购协议》,该框架协议有效期为三年,但该协议仅约定了世邦通信为海康威视多种产品的采购供货合作商,却并未约定具体采购数量,而是在该框架协议下,海康威视根据其自身需求向世邦通信进行下单采购。

若以2020年12月为协议签订的基准点,世邦通信与海康威视的采购合作将在2023年12月到期,在海康威视需求调整的当下,双方的采购是否还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这也可能成为影响世邦通信是否或何时重启IPO的重要因素。

随着2023年3月15日世邦通信正式宣布终止IPO之后,自2023年3月以来,已经有11家拟创业板上市企业宣告终止IPO的推进,其中有10家皆是以主动撤回IPO申请的方式抱憾而终。

据叩叩财讯获悉,这10家创业板上市的失败者中,因触及到2022年底发布的《暂行规定》所拟定的上市“红线”而IPO铩羽者,便占比近半。

除了世邦通信和上述提及的迅达工业外,于3月2日宣布终止IPO推进的上海色如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色如丹”)和3月7日撤回上市申请的合肥恒信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恒信动力”),其此番上市的失利皆与此相关。

与世邦通信、迅达工业等营收规模上的“硬伤”,营收规模更小且不足两亿的色如丹,虽在最近三年内凭借营收的高增长满足了《暂行规定》对业绩的要求,却在研发投入上,败下阵来。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间,色如丹研发费用分别仅为510.23万、487.34万和630.22万,无论是“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最近一年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还是“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的条件皆无法满足。

如果以2022年财务数据为基准点,色如丹要满足《暂行规定》中对研发费用的指标硬性规定,则需要其在2022年研发投入上至少超过千万规模,但2022年前三季度中,色如丹的研发投入才仅为553.12万元。

在2023年3月7日宣布撤回申请终止创业板上市的恒信动力,其IPO失败的主因之一也或与色如丹在研发费用归集上的“踩线”有关。

在2019年至2021年将,恒信动力三年的研发费用虽然未能满足总额5000万,但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6%,几乎擦线而过。

但2022年中,其研发投入增速明显放缓,2022年上半年其研发投入仅为547万。

要满足《暂行规定》的研发增长要求,恒信动力在2022年全年的研发投入至少将需达到1441万以上。

于是,早在2022年6月便完成申报的恒信动力IPO,最终也同样卡壳在了深交所的第二轮问询前后,在2023年1月,交易所对其发出第二轮问询函之后,恒信动力以一纸终止上市的申请抱憾而归。

(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服务热线

400-6558-138

工作时间:08:00 - 20:00
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末时间:09:00 - 18:00

新宝QQ客服

微信公众号
知道创宇云安全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